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通知 >> 正文

在长春工业大学校史校情教育活动动员暨“大学精神与办学传统”报告会上的讲话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5-27 [来源]: [浏览次数]:

在长春工业大学校史校情教育活动动员暨“大学精神与办学传统”报告会上的讲话——对我校大学精神与办学传统的认识

张德江

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学校60年校庆很成功、很圆满,做到了三个满意:广大校友满意、领导和来宾满意、我们自己满意。在校庆筹备的最紧张阶段,按照“校庆大事,必作于细;千头万绪,必做于实”的原则,经过大家的努力,充分体现出了工作的“细”和“实”。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千头万绪,目前还没有发现明显的闪失和漏洞,很不容易,很不简单。这是全校教职员工和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是以校庆办为代表的主要部门辛勤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特别是校庆工作的总指挥,校党委岳学军副书记,在即将退休的时候,承担着这么繁重的任务,而且工作状态特别好,特别投入,起早贪晚、加班加点、操心劳神、指挥全局,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让我们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校的60年校庆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广泛联系了国内外的校友,新成立了6个校友会,使校友会的总数达到了12个;采访了110多位杰出校友,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工大骄子》一书;利用校友捐赠成立了多个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基金,实现了我校奖教、励学基金的重大突破;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为我校校庆发来题词与贺信;校庆庆典组织有序、隆重热烈,当天接待了240多位来校的领导和嘉宾,5000多位专程返校的校友,交流了感情、扩大了影响力。此外,标志性的成果和系列活动还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典两演一焰火,两书两册两光盘,一报三刊五馆展,六个报告两论坛。

一典两演一焰火:一典即15日的庆典,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不仅庆典很成功,而且原来最担心的停车和午饭两个瓶颈问题解决的很好。南湖校区的停车容量很有限,要想容纳几千位校友、几百位领导和来宾以及本校教职工的车辆根本不可能。针对这一瓶颈,校庆办出台了六大措施,保卫处事先联系工程学院和原邮电学院,借这两个校园停放我校教工和校友的自驾车,并在校庆那天组织引导,结果那天工程学院和原邮电学院两个校园停进2000多辆车,有效化解了我校南湖校区的停车压力,保证了领导和来宾车辆顺利进校和停放;另一个瓶颈是典礼一结束,几千位校友到食堂午餐,如何保证既不拥挤又能让校友们吃上可口的饭菜。为此,学校食堂组织人员连续奋战36个小时包了8万个包子发给在校学生,让出食堂给校友就餐,午饭为校友准备了2400份套餐,随到随领,快捷有序。数量估计得也很准,精确到只差三位,食堂又单给做了三份。

两演即14日和15日晚上两场演出,不仅有我们本校的节目,还有空军首长带来的空政文工团的精彩演出和俄罗斯国立东西伯利亚管理与工艺大学的学生节目演出。精彩的演出使师生们欢欣鼓舞、融入其中。

一焰火即15日晚上在南湖校区广场燃放的30分钟的焰火,绚丽多姿、光照长空的焰火使全校师生欢呼喝彩,使校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两书两册两光盘:两书即编写的《校史》和《工大骄子》两本书;两册即《六秩风华》的画册和《理念识别系统手册》;两光盘即学校专题片和校友信息库两张光盘。这些材料都装到了来宾的礼品袋中,有几位来宾事后对我说,你们的材料整得真好,为我们以后类似活动提供了样板。

一报三刊五展馆:一报即60版的校报专刊;三刊即校学报的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高教研究版三本专刊;五展馆即一馆四展:校史馆、书画展、摄影展、艺术设计展、影像教学成果展。

六个报告两论坛:校庆期间的6个校友报告和高教论坛、协同创新论坛。

这些成果、这些场景将作为我校60年校庆的真实写照记下来,成为我们美好的记忆存下来。校庆对我们既是机会,又是考验,我们抓住了机会,经受住了考验。轰轰烈烈的校庆过去了,在我们回忆那些动人的情景、历数件件成果的时候,我们清醒的意识到,更深远、更内在、更有意义的成果当数我们所梳理的学校的大学精神和办学传统。这些精神和传统,在我刚刚提到的系列成果中多有体现,例如,我们在“两书两册两光盘”中透射出的精神与传统,在60版的校报中刊登的《六论工大精神》,在校史展中记载的光辉历史,以及在整个校庆期间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反映出来的工大人的精神风貌。校庆过后,学校党委就研究决定,继续组织一个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校史、校情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进一步深入的总结宣传我校的大学精神和办学传统,使之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员工长期享用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这是巩固和深化60年校庆成果的最重要的举措,意义重大。这反映出学校党委治校的责任、爱校的情怀和办教育的境界。

这个系列活动包括有计划地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参观校史展,增加校史和校报专刊的发放面,以及今天的这场报告会。一所大学,不仅要有大楼、要有大师,还要有精神和传统。一所大学的精神和传统,构成了这所学校的文化和氛围,代表着这所学校的风气和品质,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水平,所以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精神和传统,从空间上横向比较,是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和特征所在;从时间上纵向来看,是一所大学最可珍视的传家之宝。

对于我校每一位在岗的教职员工,对学校精神与传统的研究与把握,关系到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质量,也关系到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精神生活。我们每一位长春工大人,都有义务关心、弘扬与丰富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大学精神,有权利分享学校的精神财富,有责任向我们的学生宣传、渗透这些学校的灵魂,有责任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来发扬光大学校的光荣传统。

下面就讲我对我校大学精神和办学传统的认识,也是以我在校31年的切身体会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分三个题目来讲,一是思路与理念,二是精神与传统,三是特色与贡献。

一、思路与理念

我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提出并践行了一系列办学思路和理念。下面我从16个方面做个梳理。

1、在办学宗旨方面,提出并践行了“两服务”的理念,即:为吉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体现了社会本位与人本位教育理念的的统一。

2.在办学方针上,提出并践行了“三力”的理念,即:质量是生命力,特色是竞争力,社会需求是动力。一是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二是强化特色意识,强调突出特色,特中取胜,树立竞争与危机意识,提出缓进则退,不进则亡;三是明确办大学必须适应社会需求,面向社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有为才有位。

3.在运行模式上,提出并践行了“硬件做到、软件做强”的理念,强调“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坚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这符合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也符合我省的省情和我校的校情。

4.在教育的内外规律上,提出并践行了做好“两个接口”的理念,一个是学校与社会的接口,注重遵循人才培养的供与求关系;另一个是教师与学生的接口,努力优化教与学的关系。

5.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提出并践行了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理念,注重教学与科研互动,强调科研促进教学。

6.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并践行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调“成

也学科、败也学科”的理念。我曾经借用过郑板桥的咏竹诗,用以表示我们抓学科建设的决心。原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仍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改成:咬定学科不放松,立根生存发展中,千头万绪总为重,不刮东西南北风。今天用这几句诗来描述我们抓学科建设的决心,不仅仍然适用,而且更合适了。

7.在办学主体方面,提出并践行了“两第一、两主体”的理念,

即:教职员工教第一、师生员工生第一,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队伍建设是学校最根本的建设,培养人才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而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

8.在教育环境上,提出并践行了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育人的氛围,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大力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坚持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创造浓郁的育人环境。

9.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提出并践行了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10.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根据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出并践行了“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的理念,构建复合型人才模式;强调“因材施教、扬长保底”的理念,构建“合格+特长”的人才模式,倡导“走创业之路,做自用之才”的理念,构建“创业型”的人才模式。

11.在培养空间上提出并践行了“功夫在课外”的理念,注重课内外结合,三个课堂结合,强调激发兴趣、张扬个性、自主学习。

12.在班子建设和同志关系上提出并践行了“不党不私”的理念,不搞团伙、不求私利,讲事业、讲责任、讲五湖四海。近年来学校班子成员几经交流,一直保持了团结奋进的状态;2000年三校合并,过渡平稳,而且一直保持了和谐互敬的风气。

13.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并践行了“五个互动”的理念:教学与教研互动,实施自觉的教育;教学与科研互动,实施有体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互动,实施学以致用的教育;教师与学生互动,实施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师与教师的互动,实施团队作用的教育。

14.在教职工的工作态度上,提出并践行了“三情”的理念:对学生怀有真情,对工作抱有激情,对自己拥有豪情。对教师倡导了“三爱与三情”的理念:爱学生,一见到学生就动情;爱岗位,一走上讲台就激情;爱专业,一研究专业就痴情。

15.在教职工的价值取向上,提出了“事业养生”的理念。这是近几年我们倡导的一种人生观。人生最可珍贵与追求的是快乐与健康。我们都是职业人,职业人的快乐与健康离不开工作。工作做好了,心里感到充实和安慰,有成就感,就会有快乐的心情,就有利于健康。一个在自己的岗位上消极混日的人,碌碌无为的人,很难说是一个快乐、健康的人。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事业养生”的理念。

16.在教师的职责方面,提出并践行了“四个更重要”的理念,即:作为一个教师,传授知识是基本的任务。然而,还有四个方面更重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更重要,努力培养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学术品格;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记忆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二、精神与传统

我1981年6月从哈工大研究生毕业来学校报到,到今年已经31年;从1994年5月进入校领导班子,到今年已经18年,所以对学校的办学精神和传统有比较多的切身体会。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形成了一些好的传统。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张国学书记和杜立政书记为班长的两届党委班子,给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一代代长春工大人的创造与培育下,积淀形成了浓厚和鲜明的大学精神和优良传统。我这里总结为7条。

第一条:求真务实、厚德载物

求真务实可以说是我校的第一个传统。从学校、教师到学生,都可以用一个“实”字来描述。

一是“三实”的办学特色。即人才培养面向实际,科技研发讲求实用,社会服务注重实效。其具体内涵在讲后面的办学特色里再展开。

二是求实、朴实的作风。这是我们长春工大人做人、做事的重要特征。我用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是2004年我校在接受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和设备总值都不达标,国评专家组一进校,我首先向专家组组长、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谷世文教授坦白,说我们的这些指标都还没有达标,但是我们千方百计提高了这些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然后我就陪着谷校长看这些资源是怎么提高利用率的,是怎么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的。结果,这些我们当时实在没有财力解决的问题,不仅没有影响评估的顺利通过,专家们还认为我们态度诚实,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高。

第二个例子是2009年初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当时国家学位办明确到2015年只受理这一次,吉林省5所重点大学申报,只有两个指标,所以竞争十分激烈。几所申报高校都纷纷出动,找领导和专家宣传自己,争取“票数”,我校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始终坚持了宣传自己、不贬低别人的原则,即使涉及到竞争对手,也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并且充分肯定其优势和长项。这样做,不仅坚守了诚实、求实的做人原则,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领导和专家们普遍感到我们长春工大这家人家“讲究”,再加上我校多年来为吉林省工业建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结果我校在吉林省学位委员会上以明显领先的票数获得通过,成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实现了我校几代人的夙愿。

三是踏实、实干的劲头。这是多年来我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状态。我校的经济实力不强,硬件条件也不算好,这种情况下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都是干部职工务实进取的结果。我校副校长张会轩教授与吉化公司合作20多年,长期深入车间、实验室,为吉化开发出多种产品,新增产值50多个亿;张明耀教授和吉化公司合作开展碳纤维公关,10年时间取得重大突破,产品用到了“神五”、“神六”、“神七”上,可以说“十年磨一剑”。

我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获得的肯定性评价,基本上都是“踏实、务实、扎实、实用”这些和“实”字有关的描述。长春工大的毕业生实干、好用。

我们经常向学生倡导易经中的“两卦”:第一卦乾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人要像天体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这样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第二卦坤卦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说人要像大地那样,以宽厚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别人,以勇于担当的态度来承载事务,以这样的态度来处人、做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所倡导的人生座右铭。

第二条:硬件做到、软件做强

我校虽然被评为省重点校多年,但是吉林省经济不发达,投不了多少钱,所以我们的硬件只能是做到,难以做强。

多年的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磨练出了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关部门的同志们在采购、基建、维修等重要环节上认真负责,维护学校利益,为学校节省了大笔开支。以2009年我们的统计为例,在这一年中:

物资采购招标节约资金1188万元。其中工程招标27项,预算2671万元,实际签约2160万元,节省511万元;采暖煤和各类教学设备预算3629万元,实际成交2952万元,节省677万元。

基建费用节省了大笔资金。初步统计全年节省资金1275万元。其中:钢材节省349万元(淡季在通钢购买5822吨钢材与施工期市场价格相比节省);工大家园施工单位招标过程中获让利301万元;南湖校区实验楼工程、国防生公寓工程及其他15项单项工程决算,审减额540万。

设备维修2100台套,涉及金额1500万元。其中传播学院计算机升级300台,全换新的需要120万元,自己升级换了部分芯片仅用了7万6千元。

学生公寓保暖工程。学校没花1分钱,通过联系建设方享受国家建筑节能补贴政策,对南湖、林园两个校区的学生公寓全部加了保暖层,同时外墙涂料还刷新了。学生们当年冬天反映宿舍明显比往年暖和,说明既节能,保暖效果又很好。

主楼正门前后的四块标语牌,原来是按浮雕设计的,当时的价格也需要30多万,但是这些年来,用廉价的篷布写上“爱国敬业”、“求实创新”和“艰苦奋斗”、“严谨求实”,一块只需要2000多元。这次校庆重新做了一下,换成了白钢的大字,也只用了几万元。

校园网络在各个学校都是花钱比较多的,相比之下,我校的网络中心通过自己开发、科学管理,花钱不是很多,但是发挥的作用和效果很好,其性能价格比是很高的。这次北湖新校区建设,网通公司给赞助了大批的设备,另外还给了多项优惠服务,为学校节省了一大笔资金。

以上事例说明了我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体现了少花钱、多办事,体现了“硬件做到”。另一方面,我们的软件可以说做得很强。上世纪90年代,我校曾连续两次被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评为“全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这种评比五年评一次,每次评30所,连续两次中评的,全国只有8所高校。2009年,我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这方面开了吉林省省属高校的先河。去年又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今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近年来,我校大力开展了文化建设,2009年设定为学校的“文化年”,2010年开始实施学校文化建设三年计划,大力开展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和环境文化,核心是为培养人才创造一个优良的文化环境,实施文化育人。

2004年我校获得本科教学评估优秀,专家组评价我校“硬件做到,软件做强,功夫下在了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上”,教育部认为这“符合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所以两次邀请我校在全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会上发言,介绍经验。

软件做强使我们的办学事业得到了硬的收获,好传统带出了好风气,学校有大量的精神变物质的实例。

第三条:奋勇拼搏、志在一流

我校从“九五”开始,就把发展目标定为“国内一流的地方工业大学”。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但是她却激励着工大人奋勇拼搏,志在一流。按我的理解,“先进行列”,应该是进入可比范围的前30%,而“一流”则应进到前10%。我们学校总体上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差很远,特别是在队伍的高层次人才方面,在总体学术水平及重大的科研成果方面,但是在有的方面也可以说已达到国内或省内一流。

一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可以说已进入到国内一流。

二是教学工作,不仅国家本科教学评估取得优秀,而且两次在全国会议上大会发言,在国内有了较大的影响力。2009年全国挑战杯大赛,我校在432所参赛高校中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等8所院校并列第12位。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也有较好的名次,全国普通高校高教核心期刊论文排名,两年评一次,我校2007年第74位,2009年第59位,2011年第74位。

三是科技研发紧紧围绕吉林省支柱产业,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成果转化率很高。这方面,我校在全省高校中是特色突出的。学校的科研在汽车、化工、客车、石油、冶金、农产品深加工、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工业节能九大领域都创造了一批成果,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是学团工作、军民共建和关工委的工作,这几方面的工作都多次获得国家级的荣誉。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生就业工作获得教育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就业先进典型单位”50所之一;我校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践行了“科技拥军”,学校的军民共建、军训、国防教育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先进,多次受到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参谋部、教育部、民政部和国防教育办公室的表彰;学校关工委工作在几届老领导、老同志的努力下,在育人成才方面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自2007年开始连续三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进一步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第四条:齐抓共管、顾全大局

多年来我校各系统、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工作上密切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顾全大局的好传统。特别是对学校的大事,无论是教学评估、申博、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每学期大考中的考风考纪,有关部门之间不推诿、不扯皮,而是各尽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保证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最近60年校庆和北湖校区迎新工作的圆满成功更是体现了这一传统。校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方方面面的配合,正是由于全校各单位各部门顾全大局、齐抓共管、密切合作,才有校庆的圆满成功。刚刚结束的北湖校区迎新工作,我们还是靠着这一条,顺利度过了这一难关。北湖校区的建设很艰苦,报到前的半个月,我们组织各学院书记、院长去现场考察,大家看到的还是一个没完成的大工地。在回来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家都很担心,感到风险很大,纷纷提出调整方案,新生不要去北湖了,以免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大家提这样的意见,是站在学校利益上,为学校全局负责的态度。第二天学校党政班子再去北湖校区考察,经过慎重研究决定还是克服困难、抢抓工期,按照原计划新生进住。当我们再开会宣布学校决定,要求大家统一思想、攻坚克难,全力做好迎新准备时,没有一个人再说别的意见,而是都坚定决心、步调一致、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再次说明了我们的干部的大局意识、良好素质。接下来我们的基建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保卫处、资产处、网络中心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加班加点,昼夜抢工,到10月9日新生报到时,不仅新校区基本建设各项就绪,而且迎新工作安排周密,有条不紊,我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新生家长普遍的高度评价,迎新工作圆满成功。这一过程再次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干部职工顾全大局、不畏艰难、高度负责、密切配合的优良传统,再次体现了我们这只队伍能打硬仗的战斗力,再次体现了同志们对学校事业的智慧和忠诚。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学生的全局意识也很强。我举个例子来说明。2004年11月12日晚上,国家教学评估头一天的文艺汇报演出,演到中间突然停电,大礼堂里一片漆黑,我当时坐在现场很着急,心想这刚开始就“掉链子了”。其实就是空气开关跳闸了,经查找原因恢复送电继续演出,共用了7分钟。而这7分钟内,全场一千多学生一点没乱,没有一个说话的、走动的,更没有打口哨、喝倒彩的,台上正在演独幕话剧的演员一动不动,在那里凝固了一般。这一场面给在场的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纷纷评价我校的学生有全局意识,能经得起突发事件的考验。评估过程中又发生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我事后感慨地说:“长春工大的领导很可信,教师很可敬,学生很可爱。”并由此提出了赏识教育。

第五条:以人为本,尊师爱生

学校的以人为本体现在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我校多年来强调“双第一、双为主”的理念,即“教师员工教第一,师生员工生第一。学校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大学不仅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更要有大爱,这种大爱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和负责上。多年来我们大力倡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成为这样的神。我们还提出并倡导了新时期应有的7种师生关系: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平等相处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授业加激发的师生关系、直接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师长加朋友的师生关系和基于赏识教育的师生关系等。

近年来,我校几次全额兑现了政府上调工资和阳光工资的政策,因为政府虽然给了政策但是只给部分经费补贴,而且文件中明确,根据本单位财力情况自行决定上调的幅度,上调不到位不算拖欠,所以省内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全额兑现,但是我们研究决定,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我们宁可在别的地方精打细算开源节流,也要全额落实上调政策。2009年我校以教育资源置换的模式向长春市政府申请购买了6万平方米的土地,争取了自建职工住宅的政策,建了13万平方米的“工大家园”,只收成本价,全校职工从离退的到刚来校报到的,从男的到女的,从全民的到大集体的,每人都有机会申报。2011年7月,1000多户职工分到了新居,大家喜气洋洋乔迁新居。这是我校历史上空前的大范围、大力度地解决职工住房问题。

这几年我们坚持每年给教职工体检,并且突破规定,组织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工也参加,我们认为这些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一线骨干的身体健康同样应该得到关爱。

对教职工的“以人为本”,不仅应体现在生活上更应该体现在给搭建好事业平台,使人人都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使自己的价值体现到极致”。一方面,我们创造了校内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制定有关政策鼓励教职工奋发努力,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发挥优势、人尽其才。对学生,我们提出培养模式多样化,按照“因材施教、扬长保底”的理念,提出了一种“合格加特长”的模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以优势取胜;对教师,我们也提倡张扬个性、各尽所长,但我们建议的模式是“良好加特长”而不是“合格加特长”。教学和科研都能做到优秀的,是全才,这当然好,但难以要求人人都做到。教学和科研只有一方见长的,就要把这长项做强,尽情地发挥,但是另一方也应做到良好,而不是合格。一个教师,要为人师表,把自己的教学或科研定位在合格就过低了。我们不仅在理念上倡导各尽所长,在校内政策上也积极引导,例如,学校不仅设立了以科研和学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的学科学术带头人遴选制度,而且还设立了以教学、教书育人为主要指标的校教学名师遴选制度,使教学见长或者科研见长的教师都有奔头和出路。我们还调整了校内评职称的政策,不仅使科研强的能评上教授,而且使教学效果好、教学贡献大的教授也能评上教授。

第六条:面向学生、特色教育

多年来,我们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提出并践行了多种特色教育。

2000年开始的创新教育:激发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人格、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003年开始的学习革命:树立并提出了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五个过多与过少:在学习方式上,从师型过多,自主型过少;在思维方式上,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在学习状态上,顺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在学习层次上,继承性过多,创新性过少;在学习的情感上,应试型过多,兴趣型过少。针对这五个过多与过少,创建了学习革命研究会,就是要革这五个过多与过少的命。

2009年开始的激发教育。对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能强迫,只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不能灌输,只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之大不可忽视,需要激发。学生的大脑不是一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只需要点燃的火把,但是,却有那么多的火把没有被点燃。所以开展激发教育的背景强烈,意义重大。

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够了,需要加上“激发”。比传道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悟道;比授业更重要的是激发学习兴趣;比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发独立思考。

实施了激发教育的8项措施:

一是志向性激励;二是多样化模式;三是个性化培养;四是问题化情境;五是有效性学习;六是主动性实践;七是多点式考核;八是综合化评价。

第七条:和谐进取、事业养生

一是和谐进取。这些年来,我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的效果,在各高校很不相同,有的很好,有的很不好,还有很多是不好不差。这关键在人,在书记和校长这两个当事人。我和董书记多次交流过感受,我们认为,我校书记校长的配合是最好的之一。我们之间是和谐的,做到了忙而不累,班子的其他领导和校内各单位、各部门的领导在工作上也少了很多顾及和负担。现在我们长春工业大学各个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都很和谐:各级班子成员之间的和谐,各单位各部门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和谐,在岗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之间的和谐,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知名人士之间的和谐,有了这些和谐,才能保证我们的办学事业健康顺利地发展。家和万事兴,这几年学校的好事连连,例如在激烈的竞争中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成功,获得了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以至国家文明单位,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争先创优先进党组织,还应包括60年校庆的圆满成功和北湖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的竣工和迎新工作的圆满成功,还有更重要的,是干部职工在和谐进取的氛围中所增添的工作干劲、创造灵感和快乐心情。

二是事业养生。这是近几年我们倡导的一种人生观。关于如何事业养生,我们概括为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职业当作事业。职业不仅是用来谋生的,不仅是用来吃饱过好的,职业更是成就事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我们每个人的岗位都有足够的施展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大有作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两个极致”: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使自己的价值体现到极致。第二句话,把工作当作快乐。热爱自己的岗位,研究工作中的规律,培养工作中的乐趣,体验培养人、帮助人的快乐和幸福,善于与别人分享快乐。第三句话,把学生当作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成为这样的神,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一样,真心实意的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掏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第四句话,把夫妻处成情人。人生有两大支柱,一个是事业,一个是家庭。这两个大柱支撑好了,人生才能快乐和幸福。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夫妻关系是家庭幸福的关键。实际上,最可靠,最长远,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还是把夫妻处成情人。恩爱的夫妻,和睦的家庭,是快乐、健康的重要保证。

三、特色与贡献

多年来我校形成了“三实、三结合”的办学特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服务于吉林工业建设工程中突出“三实”,这是办学宗旨方面的特色;二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坚持“三结合”,这是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

“三实”的具体内涵:

一是人才培养面向实际。从学科专业的设置,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紧紧围绕吉林省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际。建校60年来我校是为吉林省培养工业人才最多的高校,为我省的工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很实在的。同时,积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多形式、多层次为地方培养急需人才。成立了乡企学院,为乡镇企业培养人才;接受省民委委托,承办少数民族班;与白城市政府合作,成立了白城工学院,为地方培养人才;在敦化、和龙、吉林油田等地开办了多期厂长、经理培训班;与吉林省委组织部联合培养了大批农村基层干部;作为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授权培训机构,开展了各类短期培训班和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科技研发注重实用,科研的主流方向是面向我省支柱产业,面向省内工业企业的工程实际,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近年来在汽车、化工、客车、冶金、油田、农产品深加工、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工业节能九大领域都有一批成果实现了转化,为我省的新型工业化、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我校与吉林石化公司合作研发的碳纤维,现已成功应用于神五、神六、神七系列飞船,现已建成年产1000吨碳纤维生产线,年产值10亿元。我校与吉林化纤集团合作,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工艺首创的5000吨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年产值4.5亿元,年利润1.8亿元。使吉林化纤集团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

我校与吉林铁合金公司合作,在国际上开创了氩氧精炼铁合金产业化的先例,通过创建氩氧精炼法替代电硅热法冶炼低碳铬铁合金的新工艺,节电45%,减少排渣量40%,今年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校研发的高性能合金钢应用于一汽集团的卡车前梁、半轴套管、连杆、车轮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前梁用钢的疲劳寿命从30万次提高到250万次,达到日本进口材料水平,但成本仅为其二分之一。应用于通钢集团的球磨机衬板、渣浆泵、磨球等,制造成本下降50%,寿命提高一倍以上。

我校研制出汽车头部气囊装配线、驾驶员副驾驶员气囊装配线和帘式侧气囊装配线,被长春奥托利夫公司采用,设计制造的国产第一条“帘式侧气囊装配线”,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已应用于一汽集团多种汽车品牌。

在化工产业,开发的“高品质ABS树脂”,“ACR、MBS增韧剂”,“板材级ABS树脂”等4项专利技术在吉化公司产业化。ABS树脂年产量由10万吨增至18万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获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客车产业,解决了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客车底盘冲压开裂、废品率高的难题,使这一环节废品率由30%下降至零。解决了高速列车内饰板涂装问题,涂覆层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在石油产业,研制的钻机井架和石油射孔枪在吉林油田等企业得到应用,三年内创造经济效益1.1亿元。

我校与长春大成玉米有限公司合作,在国内率先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化学合成与酯解相结合的方面,研制出RS特种膳食纤维,RS含量比国外产品高出25%,建成年产量100吨的生产线。

开发的玉米化工醇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及用化工醇副产物制备环保型水泥减水剂和PU保温材料的技术,使长春大成玉米化工醇有限公司的10万吨副产物得到了有效利用,企业年新增产值1.2亿元。

围绕长白山特有动植物资源,开展了梅花鹿、林蛙、五味子、人参及蓝莓果等的精细加工技术研究,为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云鹿业集团公司、吉林靖宇林蛙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出多种新产品。

多年来,我校与省内大型企业合作密切,得到了高度认可和信任,我校申请增列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时,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通化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长春轨道客车公司、长春大成集团、吉林化纤集团、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九大企业向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发函支持。

三是社会服务讲求实效,无论是扶持贫困企业,或是科技拥军,还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都讲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追求实际效果。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校不仅服务社会,而且发挥了引领社会的作用。去年在长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上,我校被授予特殊贡献奖,是长春市唯一获此表彰的高校。

“三结合”的具体内涵:

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社会需求结合。在社会转型的每个阶段体现了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较好地解决了“学校”与“社会”的接口问题。我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坚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吉林省内率先实行按大类专业招生改革并取得成功。根据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的理念,构建复合型人才模式;强调“因材施教、扬长保底”的理念,构建“合格+特长”人才模式;倡导“走创业之路,做自用之才”的理念,构建“创业型”人才模式;针对不同学科及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工程技术型”、 “工程管理型”、“工程研究型”、“艺术+工程型”、“国际型”等多种人才模式,并构建了实现多种模式的培养措施。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近十年三次教学成果评审中,先后获得了2次省一等奖,一次省特等奖,2次国家二等奖。

二是以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一、二、三课堂相结合。实践表明,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不仅是第一课堂的巩固消化和重要补充,而且往往比第一课堂的效果还好,收获更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自主性更强,积极性更高,更能激发创造性,更能锻炼实践能力,更能提高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三个课堂都不可或缺,而且各自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第一课堂侧重培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二课堂侧重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第三课堂侧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应用能力。三个课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了全过程、多环节、大空间、成体系的人才培养环境,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需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成功之路。

三是以德育为首位,人格养成与智力开发相结合。我们结合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开展了多层面的德育教育工作。

第一个层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了三观、五爱教育: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教育和引导,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业、爱人生的教育。爱学业、爱人生也是大学生讲政治的重要表现。

第二个层面是道德伦理教育。一是诚信教育,包括诚信考试、诚信求职、诚信还助学贷款等;二是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和锻炼敬业精神与合作能力。三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做新时代公民模范。

第三个层面是个性品质教育。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辅导员、专任教师和关工委齐抓共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二是磨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两吃”情结,即“乐于吃苦、乐于吃亏”。三是性格养成,既尊重人的性格的多样化,又倡导“做人要大度,做事要执着”的主流性格。

我校“三实、三结合“的办学特色是2004年参加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从我们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出来的。实践证明,这一特色能够经得住检验。一是遵循了我校的办学宗旨,二是符合教育规律,三是有坚实的实践支撑。因此是我校今后要进一步坚持和强化的。

以上是我所认识与体会的我校的大学精神和办学传统,有不妥当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质疑和讨论。对一所大学来说,其大学精神与办学传统的认定,既需要有坚实的实践支撑,又需要全校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靠大家的经历和智慧来总结和梳理。

一所大学既要研究学术、建设专业,对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更要营造环境、培育精神,对学生传承文化、养成人格,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人的心灵。这就要求学校具有自己的大学精神和优良传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有知识,更要有情感、有思想,这就要求广大的干部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共同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的宝贵传统,在于自己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基因,这是一所大学可以代代相传的最珍贵的财富。这样的精神财富,是高校竞相发展中最典型的软实力,是学校培育高质量人才的最宝贵资源,她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创造、积淀,发扬、光大。在我们庆祝建校60周年之际,更好地总结、凝练我校的大学精神和办学传统,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宝库,是我们这些今天在岗的长春工大人的历史使命。让我们以对教育事业的智慧和忠诚,以对环境育人的自觉和真情,不负使命,有所作为!

谢谢大家!

Baidu
sogou